-
-
ARTNUTRI GALLERY
-
Upcoming Exhibition | A+ Project 藝術家 Artists | 桑拿大可 YUTING CHENG 玉村聡之 HAYDONNA 展期 Date | 2023.10.7__2023.11.26 開幕 Opening |...
-
On view | 契 氳 ALCHEMY Artist | 胡竣傑 ALICK HU 山水畫中的山並不只是作者所看到的山,而是他有所感觸的山,是他寄情於自然中所得到的山,是他對於自然體驗的一個總合,而他心裡也因此有了一座山,這是東方美學特有的自然觀,以「自然看自然」,不同於風景畫的客觀表現,山水完全是一種主觀的意識,一種整體的主觀。對於強調內在層面的雕塑也是,藉由主觀的確認,進而帶出更為接近本質的表現,反應自身與外在世界的相對位置,即使是細節的關注,也能夠看到更為整體的樣貌。 我一直試著透過山水闡述雕塑的觀看方式,卻漸漸感覺到有部分的自己正在死去,這才發現我試圖追求的不應是「完美」的高度,而應該是低頭關注自身的週遭。相較於西方的美學觀點,東方並不試圖去到達完美,因為完美就意味著不再前進與成長,就像是死亡一樣,如何接受完美前的不完美,並使之保持流動與發展,才是自然,才是人與萬物相處的真理。越是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,越是感覺到更多的無力與嘆息。這樣的追求過程或許讓人焦慮,但卻是我持續創作的能量來源,也更能夠接近真實。作品的材質特性與造型語彙,藉由視覺解放我們的感受,像是古人描繪的圖像,又或是植物生長的姿態等,都可以作為觸發的媒體,重點是如何與自身的經驗感知結合,近而達到心靈自由,遊走於我們憑藉著雕塑所營造的空間之中。 IMAGE1,2,3,4 家 不鏽鋼堆焊 越南檜木 37 x 36...
-
On view | ALCHEMY 契 氳 Artist | TENGSHIANG CHUANG 莊騰翔 「大地系列」是自從2020年起「意識之花」個展後逐漸形成的系列統整,延續2014年「風景」系列後的同類型脈絡統稱。此系列作品包含《種子》、《花落》、《天地之花》、《No.111》、《No.112》等。 大地系列帶有自然大地的樣貌造型,以自然元素為靈感,連結金屬材料特質創造獨特形式造型,這系列主要倚靠的是「觀察後的創造」,創造、觀察、創造、觀察的重複,以一種無中生有的方式逐漸形成造形結果,而這結果和「自然」有著一曲同工之妙。如此創作方式看似非積極的主導意識,卻讓「自然」悄悄滲入到了創作的意識裡。金屬特質、機具加工、物理與化學狀態「自然的展現」,使金屬材質與創作工具因此躍居重要地位,也為造型的可能性具有主導的影響。 類似此方法生成作品,不斷從製作的當下判斷與決定如何生成,造形生於無數「有」的結果,而這「有」又是生於看似「無」的可能中,而我便從中觀察並嘗試將這一過程逐步展現執行在作品之中。而這個過程如《老子》所說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」。 IMAGE 1,2 大地No.302 2023 不鏽鋼、銅 88...
-
On view | 契 氳 ALCHEMY Artist | 歐立婷 LITING OU 「蝕」 在有光的地方,暗影堆疊於向內蔓延的空間中。 文|歐立婷 IMAGE 蝕II 2023 鋼板、鏽蝕染色、蠟 42 ×...
-
On view | ALCHEMY 契 氳 Artist | TENGSHIANG CHUANG 莊騰翔 「大地系列」是自從2020年起「意識之花」個展後逐漸形成的系列統整,延續2014年「風景」系列後的同類型脈絡統稱。此系列作品包含《種子》、《花落》、《天地之花》、《No.111》、《No.112》等。 大地系列帶有自然大地的樣貌造型,以自然元素為靈感,連結金屬材料特質創造獨特形式造型,這系列主要倚靠的是「觀察後的創造」,創造、觀察、創造、觀察的重複,以一種無中生有的方式逐漸形成造形結果,而這結果和「自然」有著一曲同工之妙。如此創作方式看似非積極的主導意識,卻讓「自然」悄悄滲入到了創作的意識裡。金屬特質、機具加工、物理與化學狀態「自然的展現」,使金屬材質與創作工具因此躍居重要地位,也為造型的可能性具有主導的影響。 類似此方法生成作品,不斷從製作的當下判斷與決定如何生成,造形生於無數「有」的結果,而這「有」又是生於看似「無」的可能中,而我便從中觀察並嘗試將這一過程逐步展現執行在作品之中。而這個過程如《老子》所說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」。 IMAGE1,2,3 大地ㄧ片 2023 不鏽鋼、壓克力 130 x...
-
On view | ALCHEMY 契 氳 藝術家 | 胡竣傑 歐立婷 莊騰翔 胡竣傑 延續過往對於雕塑創作的研究,將依附材質的觸覺感受,轉為心靈的視覺呈現,並且藉由東方特有的山水自然觀,重新引領觀看源自西方雕塑的方式與發展。過去一直以量體軀塊為主的雕塑,在阿伯特·傑克梅蒂(Alberto Giacometti, 1901-1966)之後讓我們了解到雕塑不只是以實體佔領空間,而是可以仰賴靈性材質的附著,延伸出精神層面的感知。 歐立婷 創作靈感源於建築空間與結構。對於造形的想像和詮釋來自生命經驗,各種空間形式的構築,皆是不同面向的自我投射及日常映影,這些幾何空間的再現與新創,都將成為心靈安居的處所。藉由建構不同空間類型的雕塑物件,以抒發個人情感,光影賦予作品新的輪廓,並擴展了對於空間的想像,更進一步探討空間形塑的拆解與重組,當作品介入實體建築空間,兩者將如何依存並產生連結。 莊騰翔 這幾年在創作的心得,深感創造的過程中,藝術家角色不全然是創造者一般存在,更像是園丁工作似的,鬆土、播種、澆水、施肥。細心的照料並選擇合適方法,期待開花結果。創作如同園丁對待植物的過程,必須瞭解你給予的種種條件:材料、技術、設備、美學、品味、觀念等等因素。從中捕捉靈光乍現,轉化、運用,而漸漸型塑出作品獨立性格。慢慢的,一件作品誕生、二件作品、無數作品接連生出,最後形成一座花園。 每件作品就像每段過程中盛開的花,有來自外在條件的養分—材料、環境、時空、技術等,也有著藝術家所投放的意識與潛意識的土壤。最終,在朵朵盛開的美麗結果中,能透過這花園,看到自身、作品(他者)、和天地。...
-